对话叶梹:设计空间就是孵化内容
“
FRAME 构架 特别策划
#对话中国新锐设计师
2020魔幻之年,在疫情阴霾之下,市场恢复最快的中国,依然有很多空间设计作品带给我们惊喜。我们与这些优秀的设计者对话,讲述他们的设计实践。
2011年,叶梹在杭州创办了YEBIN INTERIOR DESIGN(叶梹室内设计工作室),团队以扁平化的自由创作形式,在商业设计领域实践着自己的设计理念:通过空间帮助客户讲故事。
Conemoting Market 摄影:Xiaoyun
Conemoting Market 摄影:Xiaoyun
在设计之初就考虑空间在线上的展现,奔着成为“网红”打卡点的Conemoting Market,在叶梹设计工作室大胆的创意下,展现了极具记忆点的空间。
叶梹
YEBIN INTERIOR DESIGN成立于2011年。我们是个小规模的团队,但每个人都相对全面全能,我不想细化每个人的分工导致一些固化的形式,在自由的创作模式里,每位伙伴也都是靠谱的执行者。
我们的团队喜欢听客户讲故事、也愿意通过空间这个形式帮客户讲故事。主要的项目类型都是5000平米以下的小型商业空间。
叶梹
这个也是我们最想分享的。如何酝酿一个故事,如何协助甲方梳理出商业空间中的逻辑,是目前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种影响。
室内设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输出,面对不同类型的甲方需求,我们还要了解项目背后那个行业的商业逻辑,洞察到这种商业与人之间的关系,在有一定的了解和逻辑之后,我们才会开始着手做一个项目。
K-HOUSE3
特别是今年,我们整个团队愿意花更多时间把每个项目当成一个内容来理解,视觉上的美仅仅是一个基础,商业空间必须结合商业的功能性才能算一个合格的商业空间。这种对于逻辑、对平衡的思考,将是未来长久以来影响我们做设计的因素。
叶梹
我认为教育的经历其实更多是在专业技术以及工作模式上给予帮助,但思考和思想是自由的,来自眼界、阅历、思考以及沉淀,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无时不刻地学习。我觉得感知能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,即使做过这么多项目,我仍感觉我会在日常的感知中学习,从我看到的人,故事、电影、艺术或者是设计、手工艺里得到灵感。
叶梹
一个项目从构思到图纸,到施工再到完全落地,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构思阶段的浪漫与理想主义,会在图纸、施工以及软装阶段产生不同程度的转化。
叶梹
今年我们更加把项目当作内容来理解,注重商业空间的“传播属性”、“如何能让进店顾客产生二次内容传播”等命题。
甲方投入比往年相对萎缩的情况下,保障项目更好的落地。关注空间所产生的内容、话题以及落地,更能应对未来市场的快速变化。
叶梹
对于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甲方思维,协助甲方寻找到核心的痛点问题并给予行动建议这是最重要。
如果没有(核心痛点),那我认为没有设计的必要。这其实也是设计介入的初衷。我认为商业空间设计不是艺术设计,本质还是服务商业。
叶梹
每一个项目优先去了解项目背景、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,行动建议是什么?接下来才是图纸制作过程。
最有压力的,是对商业预期概念上的表现不到位,如遇到一个项目的商业概念很好,但如果在实际设计中缺一些“高明点”会让我们感到焦虑。面对一个整体的规划,我们是希望能帮客户解决更多商业上的痛点,又要结合预算以及可执行的框架。
每个项目都有挑战,因为每一位甲方的背景都不一样,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。我们不愿因为甲方公司的好坏,费用的多少来区别对待,所以每一次我们都要从新构思一件事情,只不过每次的挑战的角度不相同罢了。
叶梹
在今年,我们多少受到了一些疫情的影响,原定的一些项目在疫情期间不能如期进行(当然为了所有人的安全,停下也是必要的);全面复工之后,很多项目也因为各自领域收到了冲击,间接波及到了项目的预算。
但是就像我前面所讲,接下来我们愿意花更多时间来思考、解决商业空间的逻辑,愿意把讲故事这件事儿做到更好一些。
对于未来,我想可以分享一下跟工作息息相关的洞察:就小型商业空间设计市场来看,未来会在「超级大的连锁品牌」与「很细分、有特点的店」开展两极分化,竞争会越来越激烈。
小悦居